close
有多久沒有沒有親手寫信給另一個人了?
歐...別說是寫信了, 有多久, 沒提起筆認真寫字了?
 
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 寫信交友是紅極一時擴展交友圈的方式
每個人的筆跡, 信上的塗鴉, 甚至是所挑選的信紙
一再地透露出寫信者的個性以及對收信人心意...
甚至是天天都會碰面且又熟稔的摯友
偶爾也會藉著寫信或來分享內心深處的秘密

以前國高中時, 抽屜時常會有人擺上一封信
當然不可能是情書, 恐龍的好處就是會擁有很多很要好的同性朋友
一直到上大學, 這些國高中認識的好友, 仍舊會寄信分享她們的生活
收到信時, 總是很開心, 讀完後還要小心翼翼地把好友的信收到喜餅鐵盒中...
這些感覺, 是電子郵件永遠所不能取代的...
 
不過, 我還是覺得, 寫信容易回信難...
寫信時我總會故作文雅用「展信愉快」及「許久未見, 近來好否」作為開頭
接下來就是思緒泉湧批哩啪啦寫了一疊厚厚的信紙, 郵票貼了就寄出, 很容易
但回信感覺就是接到一份限時任務, 毫無靈感不知道該回什麼才好...
 
收信快樂這部戲多少也是衝著萬芳跟單承矩兩人而去
加上吳賊頭鯨頭妹的大力推薦, 於是找了喜歡小劇場的研究所同學一起看戲
實不相瞞, F讓我對理工科男生的印象改觀, 我一直認為理工科男生都對藝文活動沒興趣
當然在開演前我也是衝動購物買了原聲帶和劇本以及萬芳的房間劇場
聽說劇本現場限量十本, 不小心太早到華山而搶到第一本(炫耀貌)
 
國中時就已經開始聽萬芳的歌, 她的猜心陪伴了我十多年..
她本人所散發出來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
不是那種會大紅大紫散發強烈熱光的流行歌手
卻能讓人一再地回味不已...
很開心這次能用很近的距離看到萬芳本人...
看著她用左手認真地在地板上畫圖, 想起她之前我很愛的專輯-左手
腦中浮現她的孩子氣旋律...
實驗劇場有某種魔力, 一場表演就在眼前不到十步的距離上演
可以很清楚看到演員的表情眼神及肢體動作
當演員的眼神和觀眾交會時, 會感覺到自己被吸入到角色裡

看這部戲時, 有些時候我是出神狀態
當劇中人物讀到某些信件的片段, 勾起了不少共鳴
並不是對他們每個階段所經歷的生活有所共鳴, 而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互動
看似很了解對方應該很親密的兩個人, 卻處在物理距離遙遠的兩方
同樣的模式可以拉至現在部落格跟即時通發達的現代
我們可以輕易地把最真實的感受寫在部落格上或透過文字交談與某人分享
卻很難將之親口完整地表達給身邊的人...

不可否認的是, 我和很多朋友都是透過文字交談而逐漸熟悉的
我也贊同我們很容易透過文字將最真實的自己表達給對方
也許如同F所說的, 我是個防衛心很強的人, 和人相處總是不自覺會保持距離
唯有透過文字, 才會稍微卸下心防
也因此我很容易不小心和身邊的人變成"網友"

常有人說msn敲不出任何情感, 並沒有任何真實感
但, 我個人認為這仍舊要給一個大問號
難道, 和人面對面交談, 就可以獲得最真實的一切?
屁啦, 新聞不都有演, 枕邊人欺騙自己幾十年的白爛劇碼?
 
淑芬說, 政國本人並不如信中那樣地健談
曾聽過一個說法, 多數人在網路上的個性和現實生活是不一樣的
甚至和某些朋友的相處模式, 比較適合在網路上來往
搬到現實卻宛如陌生人, 文字上的那個人似乎和眼前的人是不同地兩個人
這是個很有趣的議題, 於是就常常發生和網友見面後, 所有感覺對不上的那種尷尬窘境
當然也有可能對方的文字太迷人, 看到真人並不如文字般那樣迷人於是幻想破滅
 
我常會認真思考著, 我們所瘋狂迷戀的某人
其實是自己在腦中所塑造出來的完美情人形象
所有經過他本身所表現出的行為, 都已經在腦中修飾過
於是, 他所有的一切都變得很迷人..
即使明知道他並不那麼地完美...
 
收信快樂是部不錯的戲
翹翹板的兩端政國與淑芬, 兩人各自讀著信
沒有任何的眼神交會, 也沒有任何肢體互動
卻有種濃情滿滿的互動, 很奇妙
看著戲, 可以感嘆現在簡單又即時的 Email 讓手寫的郵政信件式微
但我更著迷於文字交談對人際互動的影響
「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 其實都在得到的同時已開始失去」
總之, 這不是個會令人開心的戲...如果你能懂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